(2017.5.15 陈则界)
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甚至偏好已经到了极致。
新买的大红色轿车,后视镜上要系一块红布条,以图平安顺意。
造房起屋,大梁上要系一匹长长的红布,以图富贵吉利。
红色的爆竹,即使燃尽爆碎,也要留一地喜庆的红。
结婚的大红囍字,胸前的大红花,身上的大红婚装,手中的红玫瑰,脚下的红地毯,洞房里的红烛……
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,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,代表着喜庆、热闹与祥和。红色是北京的颜色,也是中国的象征。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,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。红,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,是八一南昌的炮火连天,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,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,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,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。
由无产阶级领导建立的革命政权称为“红色政权”,革命根据地称为“红区”,工农武装称为“红军”。毛泽东有《长征》诗: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”
“红卫兵”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,而是一种狂热组织、一种特殊群团组织,大部分由年轻的学生自发组成,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人群,是文化大革命中冲击党政机关、造成社会动乱的主要力量,对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。他们忠心不二,对毛泽东的崇拜狂热情绪过激,导致了盲目和极端,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。1967年以后,红卫兵的活动才逐渐停息。
“红心”指忠于革命的意志,所以有“红心向党”之说。郭小川 《中国的秋天》诗:“红心老汉,当不负大好光阴。” 巴金《军长的心》:“我劝你住下来,多看,多接触人,在我们部队里到处都是放光的红心。” “一颗红心,两种准备”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对中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,要求学生做好升学和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准备。那时,社会上出现了董加耕、邢燕子等带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,于是乎,在中学掀起了向他们学习的热潮。后来这句话就引申为“做什么事都要有两手准备,多手准备”的意思。“一颗红心”就是“目的只有一个”的意思了。与其说这是一种做事的方法,不如说是一种心态,满腔热血地去做事,但要做好成功或失败准备,这样才不至于大喜过望或者大悲大沉。
“红颜”特指年轻貌美的女子,男士都以拥有红颜知己为傲,其被誉为一种游离于亲情、爱情、友情之外的“ 第四类感情”,它是女人异性朋友的一个顶级阶段,但也比较“危险”,一旦控制不好就会越界为男女私情。
“红楼”是唐代诗人特用语,专指当时高层人家妇女的住处,文化境界的闺门绣户,世上美好的地方。“红楼”的原型是那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两层建筑:雕梁画柱,朱栏珠帘,甚是美观。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《红楼梦》是一部文学巨著。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,通过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,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。这部文学名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,是一次巨大提升,因此,与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一起,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,在中国家喻户晓。
“朱门”特指贵族豪富之家,因为古代有钱人家的大门都漆成朱红色。晋朝葛洪 《抱朴子•嘉遯》:“背朝华於朱门,保恬寂乎蓬户。” 唐朝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 明朝李攀龙 《平凉》诗:“惟馀青草王孙路,不属朱门帝子家。” 清朝吴伟业 《芦州行》:“金戈铁马过江来,朱门大第谁能顾。” 朱门成了男人做官、做宦,做威、做福,做权、做势的地方。
“红尘”一词在古代指繁华的都市。东汉文学家、史学家班固《西都赋》诗句中有:“阗城溢郭,旁流百尘,红尘四合,烟云相连。” 红楼梦第一回有:“原来是无才补天,幻形入世,被那——携入红尘,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。”“看破红尘”这句话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,受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,以及后来隐遁之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,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,而经常使用的词汇。看破红尘就是从烟云似的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、简朴、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去。后来,“红尘”演变成了“繁闹尘市”,作“人世间”解释。有歌为证:
起初不经意的你 /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/ 红尘中的情缘 /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……
其实,国人对红色的热情是有历史渊源可追溯的。
中国历史上,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、白、土红和赭石色,而红色是最早的“流行色”。到奴隶制社会,青、赤、白、黑、黄,被认为是代表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和木、金、水、火、土的五方正色。在封建时代,周朝流行红色,并给了红色正统地位。在汉朝和明朝,因为国家都兴起于南方,南方表火,为朱雀,所以在当时,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象征火的红色(这也是故宫红墙红柱的来历之一),因为汉、明两个朝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,同时对中国影响最深,所以渐渐的,红色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成了民族的代表色。
正是由于国人对红色的这种热情,大红色顺理成章被称为“中国红”。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,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。当时,红色,又称瑞色,象征喜庆、大方、朝气,中国汉代最早的祭祀、婚嫁服饰便称之为玄瑞,直译为黑红之意。汉代时,日为国家图腾,因太阳之色为红黑双色,故而推崇玄瑞。太阳象征永恒、光明、生机、繁盛、温暖和希望,自然红色也就拥有了太阳的象征意义,流传至今。
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,尚红习俗的演变,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,经过世代承启、沉淀、深化和扬弃,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,弥漫着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,象征着热忱、奋进、团结的民族品格。
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,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,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,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,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,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……
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红色,以此为主色调衍生出中国红系列:娇嫩的榴红、深沉的枣红、华贵的朱砂红、朴浊的陶土红、沧桑的铁锈红、鲜亮的樱桃红、明妍的胭脂红、羞涩的绯红和暖暖的橘红。
中国红与青花蓝、琉璃黄、国槐绿、长城灰、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。
中国红意味着平安、喜庆、福禄、康寿、尊贵、和谐、团圆、成功、忠诚、勇敢、兴旺、浪漫、性感、热烈、浓郁、委婉;意味着百事顺遂、驱病除灾、逢凶化吉、弃恶扬善……
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,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,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,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,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,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。
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,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,从本命年的腰带、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,从添丁进口时门楣上挂的红布条到孩子满月时做的“满月圆”,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,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、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,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,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,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、倒福和窗花,从“压肚腰”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,从闻名遐迩的“红、绿、黄”唐三彩到景德镇最负盛名的“祭红”瓷……中国红就这样以农耕文化为依托,以家族意识为核心,经过无数代潜移默化的熏陶,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,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,镇守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。
中国红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
我们不会也不该忘却“中国红”,我们应怀念,当铭记,更须发扬光大,让全国人民、全世界的中国人民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,早日实现中国梦。